会议论文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创建于1990年代初期,伴随着过去20年的不断改革、发展与创新,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制度性变革。在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实现股权再融资,相比其他融资工具而言,虽然定向增发产生的时间较短,但目前却已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普遍采取的再融资方式。
与公开增发、配股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其它再融资方式不同,定向增发从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多种功能。除了在发行对象、发行动机等方面与其它再融资方式不同外,定向增发的宣告效应、发行折扣率也与公开增发和配股等股权融资显著不同。很多上市公司董事会一旦公布定向增发方案,公司股价在短期内就会有显著地超额收益,这与公开增发和配股负的宣告效应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与配股折价发行不同,很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往往采取很低的发行折扣率甚至溢价发行。中国资本市场上定向增发诸如此类的“异象”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但是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正因为如此,本文采用现代公司财务相关理论,从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定向增发的折扣率和短期宣告效应、定向增发长期市场表现及长期经营业绩三个角度全面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行为。
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拓展了股权再融资理论的研究视野。本文首次从股权结构和信息不对称双重角度检验和证实了上市公司增发融资方式选择问题,进一步丰富了公司股权再融资理论。(2)细化了定向增发折扣率及其市场表现的研究内容。本文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殊制度背景,首次将定向增发折扣率细分为发行折扣和市场折扣加以区别研究,并按照定向增发发行对象和认购方式不同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考察了不同样本公司定向增发市场表现的差异。(3)同时研究和检验定向增发的短期宣告效应和长期市场表现。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定向增发往往只关注短期宣告效应,本文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首次系统的将定向增发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绩效对比分析,并且通过采用不同的模型工具,实证检验定向增发的经济后果。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对国内外有关定向增发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次,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与公开发行、定向增发与美国私募发行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主要运作模式;然后,进入本文实证研究的主体部分,依次从公司股权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