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摘要: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兼具债性、股性、期权性质的混合金融工具,融资额已连续多年超过配合和增发,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其对公司的相机治理作用也通过模型分析等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而目前国内对可转债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其条款设计等理论问题,少有结合具体案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其发行后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文在综述可转债经济特性与发行动机的基础上,结合山鹰转债的案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在转股期内人为控制转股情况的实施途径及其动机,揭示了特别向下修正条款对投资者转股决策的影响。文章发现,公司经理人利用向下修正条款,能够在公司未来收益不佳,股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促使投资者转股,改变企业的负债水平。而该行为将直接导致可转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有作用无法发挥。通过对这一行为的分析,本文从全新的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并在二元制的股权结构下对该偏好产生的原因展开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