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摘要:
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德在《会计思想史》(1976年)中曾经指出:“会计理论的根本改善将可能始于资产计价程序的变革。目前计量财务状况的理论重点已从原始购置成本转向现时价值,从销货时点实现收益转向一旦能做出客观的计量就确认利润。”,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验证了查特菲尔德在30年前的论断。历史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的地位已经逐渐淡化,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会计计量理论的研究焦点。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从理论内涵到估价技术,从会计目标到信息质量特征,从对报表数据的影响到可能有的经济后果,可以说,公允价值计量所席卷起的已经不是计量属性之间的竞争,而是对会计理论的一次重大变革。
尽管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允价值概念就已经出现在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之中。但是,直到金融工具迅猛发展,损失和风险相伴而来,公允价值才作为金融工具最主要的计量属性进入计量的“黄金时期”。九十年代以来,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已超越了金融工具,呈现出全面计量的趋势,据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涉及公允价值的超过70%;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员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也超过一半以上。
从1997年到2006年,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可谓大起大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又将公允价值重新列为计量属性之一,并指明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等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因此,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内涵、经济后果和会计环境成为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