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上午,在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盛明泉教授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启亮副教授主持下,审计与内部控制专题组在黄海饭店4楼海韵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盛明泉教授主持了第一阶段的报告。在第一阶段的报告中, 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王春山副教授在《日本内部控制报告准则及其首次执行概况》一文中对日本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报告准则的情况做了介绍。日本制定的准则中包括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并对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规定充分考虑了国际协调、本国国情、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包含了为降低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成本所采取的对策。2009年7月末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总体上看,审计人员在首次执行准则时比较尊重了管理者的意见。王教授认为,由于日本与我国都在美国颁布SOX法案后参考美国的COSO整体框架和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来制定适合本国的内部控制报告准则,因此日本准则制定的思路和内容规定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江乾坤副教授认为该报告选题非常好,研究思路也很全面,日本的经验有助于我国规则的制定;研究从日本和美国对比入手,信息含量很高,并研究了日本如何解决美国出现的成本高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如果要进一步完善的话,可考虑在文中加一些图表等帮助读者理解。
随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佟岩老师做了题为《产品市场竞争视角下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报告。报告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使用2008年深沪两市1218个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以及市场集中程度对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检验结果没有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企业价值的显著提升,但支持了市场集中程度与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正相关关系。具体地说,对于市场集中程度高、竞争激烈的企业,由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包含的专有信息较少,公开这些信息形成的劣势成本较小,因此企业将倾向于通过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从而获取部分竞争优势。研究还发现,企业的控制权属性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密切相关,私有企业更愿意披露鉴证报告增强竞争优势,但当控制权链条越长时,私有企业越倾向于不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隐瞒公司的复杂内部治理问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董红星副教授对该报告的假设和逻辑作了分析,认为报告研究的问题突破了以往对内部控制的描述性分析,将内控与公司内外部的一些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实证分析,切入点很新颖,数据收集也花费了很大功夫,方法很规范。同时,董教授针对市场竞争程度的替代变量以及模型的设定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建议佟老师在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报告的异质性上展开后续研究。
基于当前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走出去、鼓励事务所合并或加盟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背景,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的房巧玲副教授以《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为题进行了报告,以2006年至2008年间我国证券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为研究样本,对审计收费与事务所合并行为及其带来的事务所规模扩大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其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客户的规模、客户报表的复杂程度、客户的风险、审计意见类型等因素之后,事务所之间的合并行为和由此带来的事务所规模的扩大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房教授认为,事务所合并和由此导致的规模扩大对审计收费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合并行为得到了审计市场的认可,被解读为一种提升事务所综合实力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并不啻是一条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可行途径。中国矿业大学的胡南薇老师充分肯定了该报告的选题,认为选题非常新颖并且非常有意义,报告对政策实施后的情况进行检验,结论非常有政策指导性,同时,文中使用的变量非常精妙。此外,胡老师针对报告的推论以及比较的模式给出了一些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针对同样的背景和研究对象,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的林孝伦助理教授从事务所合并后的经营效率入手对事务所合并进行了研究。在题为《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分析:中国之实证》的报告中,林教授采用资料包络分析法对中国2004年与2008年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与经营效率的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整体而言在样本期间生产力有显著上升,但涉及合并的事务所在经营效率上与其它未合并事务所并无显著差异。林教授建议: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注重提升本身的技术效率;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可以通过发展专长、有效管理达到较高的经营效率;规模报酬递减或固定的事务所,参与合并将对组织整体的经营效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谨慎判断事务所是否适合继续扩张;加盟国际网络确实可以提升事务所的经营效率,但必须维持长期合作关系才对经营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因此,中注协应呼吁本土事务所在公平对等的前提下加盟国际网络,并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维持良好长久的关系。澳门大学的刘明助理教授建议报告对事务所经营效率的衡量变量做更加详细的解释,同时,影响事务所效率的因素很多,可以考虑在模型中加以控制。此外,对于事务所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不同的学说,刘教授认为如果从这方面入手进行后续研究,应该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研究结论。
短暂休息之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启亮副教授主持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报告。延续了之前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情况的讨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会计系的郭京晶老师做了题为《内控信息披露的市场反映——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的报告。报告以2006至2008年沪市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为检验样本,与同时期未披露内控信息的沪市公司以及2007年至2008年深市强制披露内控信息的公司为配对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认可内控信息披露具有信息含量,内控信息披露引致市场的正面反映,累计异常超额收益为正;强制内控信息披露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比自愿披露更高,上市公司规模大小、是否“四大”审计等也影响了的内控信息披露的异常超额收益率的高低。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执行内控信息披露政策,特别是强制信息披露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控更多信息,并在公开与保持商业秘密之间搞好平衡。此外,我国在实施内控规范时,应注意如何在不增加上市公司成本和保证内控质量之间保持平衡。东北财经大学的刘媛媛副教授认为报告研究规范、选题新颖,然后从自愿性和强制性的界定、内控法规的经济后果以及内控信息与财报信息带来市场反应如何分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并认为如果能够对内控信息如何影响股价进行阐述,将使报告更有理论深度。
由于内蒙古大学的米莉副教授因故未能出席报告,评论人北京理工大学的陈宋生副教授就米教授的文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与在座老师进行了探讨。陈教授认为,该文章提出了一个有趣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文章的结论成立,内控报告的披露没有信息含量,那么这对我国政府部门决策将是一个提醒。此外,陈教授对文中时间窗口的选择、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董红星副教授以《内部控制的可能性边界:基于新比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题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内部控制的边界问题。报告借鉴新比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将控制无序与控制专制的权衡引入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并以交易费用作为分析的内核,在经济学层面上拓展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围绕内部控制的可能性边界建立了一个基本分析框架。董教授认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对无序和专制进行权衡控制,旨在消减科层失灵产生的交易费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内部控制可能性边界(IPF)的位置和形状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明资本,在IPF既定的条件下,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率的均衡点。随后作者运用建立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前后的内部控制可能性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现阶段我国国有股份制企业内部控制呈现出计划经济沿袭而来的行政型管理模式的特征,在基层管理者和员工层面过于专制,对高层的权力却缺乏有效约束而失于无序,因此,无序和专制权衡的关键是建立制约高管层绝对权力的机制。评论人中国海洋大学的花双莲老师对该报告的选题非常赞赏,认为报告的分析也非常有逻辑性,并提出两个问题与董教授进行探讨,一是对无序和专制的分析方法是否可应用于其他方面,董教授认为可以;二是对实务中内控边界的具体确定尚有疑问,董教授认为理论上企业要结合自身无序与专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边界。主持人刘启亮副教授也对该选题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文中提出的“上层无序”非常有价值,是今后几年的热点问题,需要在实务中给予重视,并与在座老师就该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