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中国会计学会第七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简报(第5期)——分组讨论之三:信息化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Dec 11, 2009     浏览次数:7196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组讨论之三:信息化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

 

524下午,以“信息化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为主题的分会场讨论,由欧阳电平教授主持,吴沁红副教授、王文莲教授、欧阳电平教授、姚建荣教授、陈旭教授、甄阜铭副教授分别担任评论人,与会代表对部分学者提交的六篇论文进行了交流。

湖北经济学院黄旭副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对ERP实践教学的思考》的发言,认为应该加强ERP的实践教学,以ERP沙盘为起点,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围绕ERP沙盘,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言人还提出对REP实践教学的四点建议。吴沁红副教授认为从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角度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肯定了文章的研究价值。同时,教授也提出几点异议,主要包括对新生入学进行第一次ERP实践的适当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以及实践教学团队如何构建的问题等。

华中师范大学王钊副教授,作了题为《加强会计信息化类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发言,从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同时具备会计、管理与会计信息化知识的人才需求出发,对会计信息化类课程模块的建设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对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适应的实践模块建构进行了研究。王文莲教授评价报告目标明确,研究严谨,总体思路清晰,但有些具体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比如会计信息类课程课时安排矛盾,如何反映会计信息的整体面貌问题,并指出会计信息类课程设计应强调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等。

北方民族大学麦海娟副教授以《高校财务会计手工及ERP软件双重实践教学研究》为题进行了发言,报告从我国高校会计等相关专业实习现状出发,对手工及ERP软件财务会计校内实习的总目标、必要性、实施过程、教学实践及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手工+ERP实习”已成为高校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及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予以推广,具有深远意义。欧阳电平教授肯定了麦教授为本研究项目付出的艰辛劳动,指出这是一篇在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归纳得出的优秀论文。欧阳教授进一步指出,实践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使财务软件实习与ERP实习相结合,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习。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兴斌副教授作了题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会计角色定位探讨》的报告,信息化的出现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使会计中有些原则应考虑进行调整。报告探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合理进行会计角色的重新定位问题,通过论证提出会计角色定位为信息角色之一观点,并指出信息角色与原有会计角色之间存在着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姚建荣教授认为研究报告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会计角色重新定位为信息化角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此基础上,教授提出了一些自己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会计角色定位的一些看法,并指出这是一个可以继续讨论的问题。

东北财经大学王振武教授以《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演变与发展》为题,分别会计电算化阶段、业务财务一体化阶段即ERP阶段与事件驱动阶段对会计职能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会计职能正在逐步演变、强化和发展,一个新型而强大的会计正向我们走来,会计人员应该尽快用信息技术将武装自己。陈旭教授对王振武教授报告的观点给予了肯定,认为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人员一道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进一步地,教授认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如何更好的建设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通晓会计业务、又了解企业全部业务过程及运行规则的高端会计人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王永生教授作了题为《论会计记账自动化,淘汰复式记账法》的报告,指出至今计算机会计记账尚不能自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计算机会计仍然使用手工会计的复式记账法所致,提出会计记账自动化,淘汰复式记账法。在当前必须加大力度进行计算机会计记账方法研究,并尽早提出适用计算机会计的记账方法。甄阜铭副教授首先肯定了王永生教授报告的创新性,但认为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比如是否应当为了自动化而淘汰复式记账等,教授认为,复式记账也可以进行自动化,在没有新记账法产生的情况下淘汰复式记账式还值得商榷。

除了指定报告之外,其他参会人员也争先恐后地争取发言机会,使本组讨论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取得了良好效果。最后,欧阳电平教授对本场的发言和评论进行了总结和高度评价。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