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T厂商来说,这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该如何自我变革以获取内控信息化带来的市场机会?
变化是唯一的不变
“内控信息化首先就需要软件!”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许建钢认为,IT厂商要想抓住机遇,需要做一些“变化”,比如研究哪些软件可以满足内控的要求等。
“目前,软件厂商在内控方面,一般只是提供了人员、模块等操作性的控制。内部控制在信息化方面应该是一个人机结合的控制系统,因此在设计理念上就应该统一考虑。”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毛华扬教授进一步分析说,“比如在信息化环境下应该怎样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如何设置人机控制点,如何分析内部控制的自动检查和人机控制,如何进行内部控制诊断等等,要设计出内部控制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软件开发商应该进行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研究,设计出一体化的内部控制方案。”尽管机会就在眼前,但对于软件厂商来说,难点在于分析设计的相关人员如何仔细研究内部控制,同时也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运作体系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这对现有的分析设计人员就是一个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谁能较早推出内部控制严密且适应企业需要的产品,谁就会获得市场先机。
如何找到属于你的“奶酪”?
受访的两位专家均表示,相对于国外管理软件,国内软件厂商在实施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更具优势。
毛华扬认为,首先用友、金蝶等国产软件的研发总部在中国,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自主决定;其次,它们对客户需求、行为习惯有深入体验,更容易设计出适合中国用户使用的内控系统;再次,它们可以和用户一同研究,共同完成,让客户参与到研发的有关过程中,使产品更加符合内控需要,并加快进度,减少研发成本;最后,为满足企业内控信息化需求,用友等国内管理软件厂商成立了专门针对内控的咨询服务部门,可根据企业的需要(特别是上市企业)和人机系统的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内控方案。
外来的和尚不一定好念经。
2009年国产软件已经全面超越国际厂商,在未来内控信息化市场份额争夺战中,本土IT厂商如何对现有管理软件进行调整,满足对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呢?许建刚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现有ERP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在企业管理流程中的内部控制要求。对于大中型的ERP系统,可以通过实施调整参数,或开发一些外挂的软件模块,来满足内控的要求。对于一些比较小型的ERP系统,则可以采取修改部分软件的方法来实现。
二是对现有办公软件进行调整,以满足在企业管理流程中的内部控制要求。涉及到内控比较多的地方,也是IT应用到内控信息化比较频繁的部分。因此要在办公软件上多花一点时间,多研究内控的发展和成功因素。
三是IT厂商要通过咨询服务帮助上市公司开展内控工作。
一些IT厂商具备这样的咨询服务水平,要配合软件的应用和调整,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内控的水平。不具备咨询能力的IT厂商,也要配合咨询公司帮助上市公司开展内控工作。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0年7月30日 作者: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