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时讯
银行“很差钱”企业迎来理财好时机
发布时间:May 31, 2010     浏览次数:2600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有数据显示,已上市的71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额高达277.2亿元,平均每家超募近4亿元。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平均超募129%、第二批平均超募209%、第三批平均超募248.5%、第四批则平均超募逾250%。曾经缺钱的创业板公司,如今却面临着钱太多如何花的烦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当前央行系列调控政策之下,银行信贷有点放不开手脚。更要命的是,不少股份制银行更是踏过了银监会划定的存贷比75%的警戒线。在如此形势之下,银行迫切需要吸纳存款来降低存贷比这条岌岌可危的政策红线
  在银行疯狂揽储的背后,或许昭示着银企关系的一个新开始。
  
  争夺企业客户
  今年一季度后期贷款的刹车并未能给银行已经高涨的存贷比带来多少改善。截至一季度末,民生、兴业、深发展、中信、交行、招行、浦发7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均超过了75%的监管标准,其中民生银行以83%的存贷比居首位。
  目前,银监会的监管非常严格。以前,银行多通过将企业贷款变相转化为存款的方式来降低存贷比。但目前,通过季末突击拉假存款的方式已经不太可行了。银行为了增加放贷能力,只有选择吸储这一条路。新一轮的吸储大战在所难免。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某人士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
  据了解,某银行为了吸储推出了100万元赠送10纯度99.99金条的举措,赚足了眼球。
  目前,各家银行通常采用返现金或兑换实物礼品的方式来吸纳个人存款。毕竟,对于个人客户来说,把钱存在哪家银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更加看重一时的利益。
  银行扩大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外乎个人与企业两种。银行提供的个人业务相对单一,因此,很难与个人客户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但对企业来说就不同了,企业既可以是银行的存款客户,也可以成为它的贷款客户。此外,银行还向企业提供多种中间业务。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多元化。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分析说。
  与个人客户相比,企业客户相对比较稳定,而且不乏资金量巨大的大型企业。因此,企业客户必然成为吸储大战中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
  经常能接到各家银行打来的吸储电话。某位不愿具名的国有科工企业总会计师向记者透露,但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通常会本着双赢目标,与几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因此,在银行的选择上,我们更看重的是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眼前的一时之利。”“在当前银行内部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争取更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李永森表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上上之选;对于中型规模企业,把隐形的优惠措施转变成显性的措施更为关键。李永森补充说,对于创业板企业,可以利用银行揽储的大好时机,用大额存款作为砝码与银行进行协商,在今后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取得先机。
  
  存款也变脸
  上述国企总会计师坦言,他们也会采纳银行的建议,考虑将部分存款转化为理财产品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近期,不少股份制银行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以吸纳存款。如深发展推出的金抵利产品:客户在该行存入9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存款当天即可获得一条10的金条以抵充利息。按照黄金交易所近期挂牌价,该笔存款的年利息为3%以上,相当于2.25%的法定年利率的1.3倍。这是一款保本型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
  更具代表性的是,光大银行杭州分行近期推出了一款清明小长假理财产品。该产品的理财期限只有5天,从41日起45,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可以达到3%。据了解,该产品的收益率跟理财金额挂钩,理财金额20万元以上,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2%100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2.5%500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3%。与目前银行一年定期存款2.25%的年利率相比,这样的高收益产品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近销售超短期理财产品的银行并非光大银行一家。这类理财产品的设计用心就在于增加银行短期的存款规模。上述建设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银行应该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研发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在期限、收益上动脑筋,达到企业和银行利益双赢目的。李永森建议。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0527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