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时讯
内控为“一把手”锦上添花
发布时间:Jul 16, 2010     浏览次数:1964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清看来,在内控系统建设中,企业的管理者有几件事不可忽略。

 

  建立一个内控的标杆

  企业内控的关键在于将控制细化到所有主要流程,建立起控制的标杆,从而使内控有章可循。而且,管理者必须使相关流程执行起来轻松、方便,反之,因为内控机制过于繁复而影响效率,企业会得不偿失。张振清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

  当前,很多企业过分注重结果的审计。其实,好的过程控制得出的经验,可以直接影响内部组织、流程的优化,对企业十分有益。张振清表示。

  张振清分析说,基于ERP系统的企业内部流程管控非常细致,细致到每一张采购单,且所有数据都具备关联性,可层层追溯。这也使得企业的内控标准更便于执行。

  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在细节上的可追溯性也是考察内控标杆的一项重要标准。如费用预算、采购预算等数据都必须具备可印证的关联性。张振清强调说,一旦标准细致而清晰,加上有IT系统支撑,内控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赋予一个部门以内控职权

  许多企业在具有一定规模之后,管理层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立审计部。但在张振清看来,在组织建设之前,应该先正心,也就是转变观念。

  企业内控细化到所有主要流程,不是每个月开一次审计会就完事了的,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内控的意义。张振清说,不能把内控当成一件不愿意接受、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来对待,而应把它看作是一面审视自己和不断提升自己的宝镜。观念的转变是企业一把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后才涉及组织建设,也就是审计部门或内控部门的设立。部门的叫法并不重要,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关键在于赋予该部门相应的内控方面的职权。比如对流程进行持续优化,滚动制定控制的指标体系,甚至对组织优化提出建议。张振清说。

  以前,不少企业存在类似名称的部门,但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其不具备与部门名称相匹配的权限。

不少企业在做大之后,选用参与创业的老总担任内审部门的领导,足可见企业一把手对内控的重视。而这种领导层面上对内控的认同必须传导到企业的每一个人。换句话说,内控实施必须由德高望重且熟悉业务流程的高层领导来担纲,并赋予其上述权限,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张振清补充说。

 

  助一把手规避决策失误

  如果我们把内控理解成一定标准下的企业内部流程的精确管控,那么这种纯理性的、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必然会与较为感性的一把手领导艺术产生冲突。

  企业家都有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他们时常是依靠直觉来进行决策的。很多管理大师也认为,直觉对于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直觉这种东西无法通过理性的标准来定义。张振清分析说。

  纵然如此,在张振清眼中,内控与一把手的直觉并不矛盾。

  内控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帮助一把手腾出时间去发挥直觉,尤其是在一些无法用明确标准判断的领域,如企业的战略层面。张振清告诉记者。

  “‘一把手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插手细致的流程管控。一把手只需要在事前的预算环节及事后的审计环节掌控情况即可,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员调配,促使内控更顺利、更有成效。张振清说。因此,企业内控与一把手应该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良性互动关系,而不应限于谁限制谁的狭隘理解。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0716作者:于濛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