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时讯
企业内控:决战后危机时代
发布时间:Jun 7, 2010     浏览次数:316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一场会计人的“头脑风暴”

 

  “这是一场会计人的‘头脑风暴’,它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会计的现在,也更看清了中国会计的未来。”523,“2010·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内控实施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杭州站结束后,一名中国会计学会的资深会员赞叹道。

  本次论坛由中国会计学会主办、浙江财经学院和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承办。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财政部会计司准则二处处长陆建桥分别就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实施准备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化与中国对策进行了解读,近50名来自企业界、理论界的会计专家就以上两项内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会上,专家们讨论热烈,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频频迸发。

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守华表示,此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虽然有部分专家没有机会发言,但中国会计学会的大门将始终为大家敞开。他希望大家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学会,学会将把大家的观点和建议汇集成篇,与广大会员朋友们分享。

 

实施企业内控将很快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刘玉廷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在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着我前进,这股力量来自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自国家对我们会计管理者的期望,更来自于会计工作者的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近日,我国企业内控制配套指引已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控体系的建成,可以说,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非常不易,出台历经10年左右的时间。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从会计控制走向企业控制的一个过程,在进行内控规范和指引制定与编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相信这套体系一定会很快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或者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内控体系的执行,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对内部管理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总结、提升和完善,以此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不仅要拼技术,还要拼管理。曾有专家表示,对企业而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个观点我很赞同。从这个论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强化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正是五部委联合推出这套内控体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所在。

 

内部控制与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

——姜民胜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我对内部控制实施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从我所在企业ERP系统建设的经验来看,建立ERP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要掌握企业内部在哪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同时通过ERP系统整合资源,设置权限,解决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共享资源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立ERP系统目的并非是简单的减轻工作量的问题,而是以此发现企业的薄弱环节,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弥补这些薄弱环节。

  内部控制实施和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一起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策根据企业管理系统来制定内部控制的框架。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于企业和事务所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1992年,国内一些企业要到美国上市。但在当时,这些企业在财务上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账做得不规范,而是要把其财务报表按照美国的财务体系进行还原,而这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不断与国际准则趋同,我们的审计报告只需稍作调整就可以拿到国际上了。相信再过两年,我们的审计报告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修改,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大大的利好。

  这些年,中策经历了海外上市、反倾销、反补贴等大事件。而这些大事件中都需要完备的财务资料作为支撑,否则走出去也好,打官司也好,都将困难重重。ERP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就是要做到对财务数据及时反映。以ERP系统为例,这套系统中一定会涉及物流,但是物流这部分不能仅仅是物流,还要对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进行反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套系统真正的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市场上的价格瞬息万变,如果没有一套很好的成本系统,企业肯定是要吃亏的。就是凭借这样一套及时反映的成本系统,中策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利润。

 

准则持续趋同助推企业国际化发展

——金龙华 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

 

  横店集团拥有3家上市公司、4家中外合资企业,因此,集团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很关心,主要是关注趋同后会给集团带来什么影响。

  从我们自身来讲,上一次持续趋同对横店集团影响很大,几家合资企业和境外企业的会计报表都进行了大量调整。目前,横店集团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目标是要打造国际化的横店,相信这一轮准则的持续趋同对于横店集团的国际化道路会非常有帮助。

大家提到了会计准则趋同将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的问题,但我认为,成本的上升并不是主要的,对企业而言,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与国际接轨,那将是受益无穷的。

 

路线图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马专 浙江三鼎工具公司财务总监

 

  我结合三鼎工具在欧交所上市的一些情况谈谈想法。

  我认为,路线图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助推器。我国与欧盟的会计准则等效,为我公司在欧盟资本市场的融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公司在欧盟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中国企业在法国上市必须由境外事务所进行全程审计。但在欧盟确认了准则等效以后,我公司在上市时委托了一家国内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审计过程大大缩短,这使得我公司挂牌交易的实际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6个月。另外,我国与欧盟会计准则的等效也为企业降低了审计成本,以我公司为例,上市费用比原预算下降了20%左右。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路线图,我建议各地财政部门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为了保证企业执行会计准则,要着手加强会计诚信建设,严格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资本市场相关准则及所在交易所的要求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二是必须建立起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长效机制。2009年到2011年是3年过渡期,这期间准则的执行情况对企业今后的影响很大。三是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强化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确保会计准则的实施。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利有弊

——胡少先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对我国企业而言有利有弊。

  有利的方面:一是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利用外资变成走出去,持续趋同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打入国际市场;二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有利于中国企业降低在海外融资的成本;三是有利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难题,如持续趋同以后学习培训的任务很艰巨,会计从业人员学习成本比较高;在每一次趋同当中准则的转换,涉及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以及会计管理人员观念的转换,转换成本也将持续增加。

按照目前国际准则理事会的修订日程,会计的一些理论、观点等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持续趋同的过程中,如何真正提高中国的发言权,是非常重要的。

 

宣传贯彻内控体系是今后的中心工作

——蒋振成 浙江省财政厅会计管理处处长

 

  近期,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继财政部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路线图》(下称路线图)后,财政部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路线图的发布必将加快我国会计标准体系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实现等效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必将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软实力和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财政厅将按照财政部的总体部署,做好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一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宣传培训、学习贯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抓;二要按规定推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稳步有效实施,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会计教育应为推动内控建设做好准备

——刘永泽 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建立企业内控体系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作为一名会计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界目前有两项工作刻不容缓。

  一是修改课程体系。当前,会计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这门课,仅在相关审计科目中涉及一小部分。为了让学生们在走出校门后,真正能为企业所用,在校期间,开设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课程非常必要。但这门课程究竟应该怎么开设值得研究,因为这其中所涉及的不仅是企业内控,还关系到会计信息化等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内控将来是要固化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的。

  二是解决师资的问题。会计科目传统课程的师资队伍已经比较完整,但要从其中选出一些教师开设内部控制的课程,师资力量还是很短缺的。我们希望能够和中国会计学会等机构联合培养一些内控方面的师资力量。

  东北财经大学实际上早就开始了实施企业内控的准备工作。

2003年,东北财经大学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与中国会计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产、学、研联合,成立了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我们非常希望通过整合国内内部控制方面的各种力量,做一些对企业有益、对学界有所启发的课题,将来有可能会发布一些标准、指标供企业界、理论界去参考。

 

加大培训与跟踪风险同样重要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首席教授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需要培训。我认为,高校的老师也应该参与到这样的培训中,一方面高校老师可以成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培训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培训的一些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在内控的实施阶段,跟踪内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高风险形势下的各种各样的舞弊形式。高风险通常来自于企业的战略和市场的竞争,这种高风险有可能会使舞弊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也更加高明,让人很难辨识。如何防范企业在实施内控中的舞弊行为或者说形式主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实施内控应加强四方面建设

——王泽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院长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一是此次出台的内部控制指引最大的特点是将企业内部控制从会计控制层面上升到了风险控制和企业控制的层面。内控指引重点突出风险管理,强调了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控制,而且其组织架构从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上升到企业文化全方位的构建,这跟以往完全不同。我认为,在贯彻实施内控指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企业内控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需求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公司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在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机制。

  二是内部控制的实施有效构筑了企业的防火墙,使得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董事会做的风险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应该全员参与。那么,我想是不是可以将这种风险评价纳入到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如注册会计师协会、证监会等部门是否能够联合监督企业内控的风险评价情况。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方面的评价标准应该如何来制定、如何进行披露、披露后如何解决等。

  三是实施内控应强化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内控将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涉及到将内控固化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将内控信息化的问题,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内控改革的成本。

四是关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这项工作的推进,改革成本相对比较大。我赞同立足我国的国情,来研究我国会计行业如何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问题,这需要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共同努力。

 

在准则修订中民营企业也需被关注

——汪祥耀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互动,更多地是体现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参与和渗透。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准则的修订过程中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也希望世界各国能够在准则修订上有所反馈,并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对各种机构或者专家发表的建议进行统计,其搜集的资料非常详细,如中国参与多少,亚洲国家参与多少,每个地区重点关心哪些准则的修订等。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在准则修订方面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的意见相对较少。这并非是我国的企业对国际会计准则修订没有意见或建议,而是反馈的渠道还不被我国企业所熟知。中国会计学会开设这样的论坛,到全国各地区走访和宣传非常必要。

  在浙江省,9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此次会议之所以邀请了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总监,正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来倾听民营企业的声音,了解民营企业在这一轮的国际会计准则修订中的诉求。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063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