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时讯
强化内控 促进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Jul 26, 2010     浏览次数:2329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联合培训班上的讲话

 

719,由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举办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培训班在京开班。财政部对此次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并派出了直接执笔起草内控规范指引的强大师资阵容,为上市企业传道授业。同时,来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企业内部控制负责人积极参与此次培训,体现了他们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希望在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过程中,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各项控制措施真正落地生根,结出丰硕的成果。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看法。
  
  一、内部控制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障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在监管工作中一贯秉持科学监管、促进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科学发展的理念。从创立至今,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发展的规律。今天,我国资本市场有近1900家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等各类所有制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主要行业和领域,市场本身的融资功能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市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并构重组制度体系、公司债上市制度、交易结算制度等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市场交易品种日益丰富,交易方式日趋多样化,融资融券、股指期货、ETF基金等给予各类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机会;我们对市场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处罚力度不断加强,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不单单是一个融资场所或交易平台,其高效透明的体制不断督促上市公司挖掘内生的发展潜力,促进上市公司整体素质的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质量的象征。要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必须从引导上市公司科学发展,促进其从决策到执行全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入手。
  今天,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已位居世界第三,市场发展到这样的规模以后,市场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温家宝总理多次讲过这样的话,借用到我国资本市场上来,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多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如中航油、银广厦等因为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实施不到位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财务舞弊等案件。这些案例的出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今天我们的市场规模与过去大大不同了,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大大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基础工作非常重要,而内部控制是健全上市公司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管理手段,更是公司治理的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在职能化管理的基础上,辅之以流程化管理,形成多维、立体的管控体系,从而达到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或化解风险的目的,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化发展,而管理科学、运行良好、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的上市公司则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解决内控实施中的突出性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观念和意识的建立、提升等。
  从标准体系上来讲,经过财政部等五部委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仅涵盖了财务报告领域的内部控制,而且拓展到全面风险管理领域;不仅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且出台了可以有效指导企业实践的具体操作性指引。相对于国际主要资本市场的内控法规要求,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的应用指引体现了我国的现实经济特点和企业的实务需求。
  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有效实施,应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内控规范实施的环境氛围,采取措施解决内控规范体系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包括:要着力解决成本与效率问题。从国外实施内控的经验来看,由于规则的复杂性,导致内控要求实施后上市公司普遍感到负担沉重。高额的执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市场运行效率。我国上市公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利用内控措施规范上市公司经营和运作行为的同时,也要考虑研究不要因内控的实施影响上市公司发展效率的相应措施。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化的效率,避免执行程序的繁琐带来上市公司和市场发展的低效率。
  要着力解决权利与责任问题。国外在实施内控规范过程中,强调企业高管层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在赋予上市公司高管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方面应有权利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如果公司内控失效,高管层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刚性的法律规定和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责任成为保障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受到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性的影响,公司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还有待提升,更需要通过权利与责任制度对管理层进行约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中对董事会及经理层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方面的职责作出了规定,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使得制度的落实有抓手,责任的追究有源头。
  
  三、上市公司应传承历史、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我国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内部控制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不是完全打破过去的做法、另起炉灶的全新过程。最近几年,我们有些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些符合本企业特点、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有些企业已经总结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环境和经营特点的内控发展模式。我们要以内控规范的实施为契机,在原已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等控制措施基础上,总结好的经验,改进不足的方面,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水平。
  第一,提高认识,以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公司治理结构。
  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组织的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来听第一课,目的在于提高大家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切实做好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上市公司管理层要提高对内控工作的认识,转变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仅仅是为满足外部监管要求而被动应对的观念,全面理解内部控制及其实施对企业科学化、规范化运作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将其转变为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的内在需求。
  上市公司要以实施内控规范体系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治理结构,促使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各自的职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制衡和促进机制,保证重大目标的合理确立和有效执行,同时要合理定位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关系,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使内控制度成为防止控股股东干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行为的手段。
  第二,要将内控工作从文本化转变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实际行动,从根本上解决内控执行的有效性问题。
  有些企业将内部控制的实施简单地理解为制度的建立过程。我们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订立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从形式上建立起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功能决不会自动发挥。任何内部控制制度,无论其理论基础如何雄厚、实施方案如何详尽,在其实施过程中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达到效果,关键因素还在于人。
  作为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只有率先垂范,带头遵守,才能保证制度真正贯彻和落实。企业的管理层要理解和支持内控工作,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内控工作中,将自身溶入控制流程,自觉接受内部控制的约束。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者,每一名员工都要树立规范运作和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不是专设一个内控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能够完全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
  第三,要将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实现单一的制度建设向多维度的内控体系建设转变。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出的是原则性和总体的要求,为增强对各类企业的适用性,不可能考虑到特殊行业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的特点。为此,上市公司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把握内控规范的精神实质。
  在遵循企业内控规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行业和经营特点,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拓宽控制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起全方面、多角度的管控体系,实现控制措施与内部管理运行的有机结合。
  第四,要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切入点,保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作为扎根于企业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制度安排,内部控制实施的结果最终将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以财务报告为中心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利于从企业价值链流程的终端起步,逐步追溯到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从而从根本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和资本市场失灵现象,有利于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职能。实践证明,从保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出发着手建立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经营管理领域拓展,是较为有效的实施途径。
  根据近年来我们在上市公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建议上市公司以保障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为切入点,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化解和降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风险。围绕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上市公司应特别加强对关联方交易、公允价值计量及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等的控制,设置控制环节,减少利润操纵行为和会计处理的主观随意性。
  第五,要取长补短,持续改进,实现内控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在座都来自于国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很多公司之前已经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或其他境外监管要求建立健全了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并已经过自我评价、会计师审计等环节的检验。开始实施我国内控规范以后,应当在原已建立的内控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内控规范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经过对比分析,强化关键控制点,去除冗余环节,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和升级。内控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伴相生的,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整、管理理念的转变,内部控制的调整和改进应成为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第六,要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及企业经营特点,及时总结实施内控规范的中国经验。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一些企业来讲,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并善于总结经验,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过程转变为一个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在座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先期实践,为我国A股市场其他上市公司创造出可供借鉴的中国经验。证监会将根据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选取试点公司的内控实施情况,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成功做法,在资本市场宣传和推广,指导A股公司的内控实践。
  新兴加转轨是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不二法则。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具有发展优势的群体,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我们希望,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