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时讯
我国上市公司地区差异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Apr 12, 2010     浏览次数:2464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上市公司脱颖而出,它们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东、中、西部的上市公司在分布数量、产业及规模绩效上存在不小的差距。缩小上市公司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可谓是势在必行。
  
  东部上市公司占比近六成
   从上市公司在三大经济带的分布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长期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截至2006年底,中国的股票市场共有1434家公司挂牌上市,其中西部276家,中部301家,东部857家,东部占上市公司数量总比重的59.8%,西部上市公司仅占总比重的19.2%

   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和行业归属上来看,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总体上看,一些新兴产业或者高科技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所占比例偏小。但是,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的重视和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我国上市公司将更多地向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偏移。
   从行业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信息技术业、交通仓储业以及建筑业,东部地区占有这些行业的数量在三大经济带中占较大比例。由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早,在全国范围内的比重较大,行业中落伍现象的比例也比较高。东部上市公司在逐步迈出结构性重组及调整、战略性转移的步伐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推荐上市的问题上,更多的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具有地区优势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被推向股票市场,优化了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并明显提高了板块的含金量,但东部的上市公司仍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此外,西部地区从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比例上看,主要以采掘业、农业以及公共事业居多。由此看出,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属于传统行业,新兴的产业及信息技术类的公司较少,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仍在公司主营业务中占主要地位。
   由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仅有8个省份,所覆盖的范围较少,因此我国的中部地区在三大经济带中仍显得力量薄弱。中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上。在新兴产业方面,中部地区缺少金融业的支撑,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方面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因此,中部地区的社会公共资源是相对落后的。合理改善中部地区的现状,则要求加大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政策导向性,为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必要支持。
  
  东西部地区间差距呈扩大趋势
   即使从上市公司的规模上来看,我国西部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也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劣势。中部的江西省和东部的福建省在各自所属的经济带中比较,实力较为薄弱。但资料表明,股本扩张最快的省份集中在西部股本规模较低的地区,因此,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综合评价2006年各经济带的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最小的地区为西藏,总股本为13.4亿元;总股本最大的地区为北京,总股本达到7672.6亿元,为西藏地区股本总数的近600倍。从平均总股本的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平均总股本为1048亿元,也是西部地区平均总股本的13倍之多。上市公司少且平均股本少,这已经成为了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一大诟病。
   从三大经济带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最高,为234.90元,其中最高的城市为北京,1679.52元;最低的省份为河北,—2.23元。东西部的年平均净利润竟相差了近17倍之多,这表明了东西部上市公司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收益额之间的差距是相当巨大的。
   然而,从平均每股收益来看,中部地区的平均每股收益占据领先位置,东西部地区实际差距不大。
   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及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证明东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现金流转能力,并且获利能力较强。由于东部地区都市内人口密集、产业聚集效应显著、交通枢纽作用突出,商品零售业繁荣,逐步形成规模化经济的中心,因此现金流转速度快,利润水平高。
   中部地区的投资收益率高,企业的销售投资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收益回报,企业的投资风险小,见效快。而西部地区短期偿债风险较小,企业负债少、负担小,具备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缩小地区差距可借鉴长三角模式
   要想缩小城市之间的公司经济效益差距,应缩小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可以利用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节,促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等,增强落后地区的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政府的调控措施在防止城市之间经济效益差距过大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税基力度,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我国进行城市间上市公司调整的重点。
   突破地域的限制进行发展,加强区域之间合作来达到互相取长补短,是我国进行城市间的沟通往来,实现共同盈利的经济举措。这种方式从国内的公司之间做起,通过合作和交换来满足双方的经济需求。具体来说,上市公司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条款等举措来形成公司的合作,用更大的力量来满足上市公司发展,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从实例上来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区域合作较为完善的地区,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苏三个省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的速度不断升级。长三角地区加快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建立我国自主的制造产业,加大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知名品牌。按照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我国可以形成更多的区域合作体系,东北、珠江三角洲、西北、西南地区都可以利用本土的发展优势进行区域合作,实现区域之间的共赢。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048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