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瑶瑶
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毛洪涛戴起白色棒球帽,穿上彩条T恤,再次求学。
1989年,毛洪涛初次踏进西南财经大学的校园,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个校园以及他所学的会计专业,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他又站在了这里的讲台上。
2007年,经过申报、评审、笔试、面试等一系列严格的选拔程序,毛洪涛成功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第二期)。
在大师们学术思想的熏陶下,置身于领军班的优越学习环境之中,毛洪涛尽情谱写着会计人生的画卷。
小小“新闻人物”
1991年,毛洪涛大学三年级,那一年在《西南财大报》“新闻人物”专栏上有一篇名为《千磨万击总坚劲—— —访学生会代主席毛洪涛》的文章,文中写道:“千磨万击总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毛洪涛正是以这种坚韧顽强的意志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怪不得他能成为会计89级第一个学生党员;怪不得在党支部举行的‘背靠背’会议上,同学们绞尽脑汁找不到他一个缺点;怪不得选三好学生时,他的呼声最高、票数最多!”短短的几句话,已然让我们看到大学时代那个始终奋发向上的毛洪涛,而现在看来,这段对于毛洪涛的“注解”,似乎也成了毛洪涛的人生写照—— —习惯于尽全力,习惯于做到最好。
读大学期间,因为担任学生干部,毛洪涛的社会工作很繁重,但是会计专业的学业又是学校内公认比较繁重的。当时,为了不放过一点空闲时间,他总是随身携带书本。正是凭着这般拼劲,毛洪涛的学习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全班第一,并自1990年开始,连续五年获得学校当时为学生颁发的最高奖学金,即华新奖学金社会实践奖。
1994年,已是硕士研究生的毛洪涛率队到四川省青川县,为当地的地方政府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培训班”。这期培训班是全国的先行者,受到了团中央的表彰,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普遍赞誉。
同年,毛洪涛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代表进京,出席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在中南海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
留洋归来当老师
2000年12月12日,西南财经大学明德楼111教室,刚刚留美归来的毛洪涛应邀发表了题为《美国高等会计教育的现状和启示》的演讲,面对济济一堂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们,他神情自若、话如泉涌,演讲博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一位年轻教师的演讲何以受到如此青睐?1996年,学校慧眼识才,推荐留校任教不久的毛洪涛参加中国人民银行首期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培训班。1998年,毛洪涛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当年四川省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22人中年龄最小、职称最低(助教)。1999年,毛洪涛飞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留美期间,他专心于专业学习和研究,并对伊利诺伊大学在全美居于领先地位的教学科研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改革方案。
留学期满,回到母校后,他积极请缨担当多门双语课程主讲教师,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与能力锻炼,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个性,引导其多模式发展,教学效果广受好评。
2005年担任学校教务处处长兼教务党总支书记后,毛洪涛更多地思考和探索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问题。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在国内高校率先提出“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毛洪涛和他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同时,他也念念不忘自己所热爱的教学工作,始终坚持站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2009年,毛洪涛主持建设的全校本科生学科基础课程《会计学》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去领军班再求学
直到现在,毛洪涛仍然十分清晰地记得,2007年,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和同时入选学术类第二期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同学们相聚时的情景:大家脱去往日习以为常的职业套装,换上随意自然的休闲装,聊工作、聊学习、聊生活。
在同班同学中见到昔日久仰大名的某位教授的惊喜之情还未退去,拓展训练项目就已经拉开了序幕,更意外的是,久违了的“班长”重任又一次落在毛洪涛肩上。从那一刻开始,毛洪涛知道,领军之路任重而道远,也是在那一刻,毛洪涛觉得自己仿佛又变回当年那个初入大学的少年。
之后,毛洪涛秉承了他一贯立足实践、回归实践的主张,积极从实践中提炼可能产生理论创新的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完成理论升华,并尽可能地运用这些理论创新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
由他领著的《解读企业会计准则:案例分析方法》一书,通过100个左右真实资本市场案例,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演变过程和当前面貌,该书密切联系企业会计工作实际,备受实务工作者喜爱和推崇;2008年,毛洪涛主持申报的课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中国国有大型铁路施工企业的实地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该课题采用以自然实验为主的实地研究方法,扎根于我国国有大型铁路施工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环境,探索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这一关键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在以往同类研究中鲜有采用,得到了匿名评审人的充分肯定。
“长风浩荡千帆起,正是描绘宏图时”。他深知,成为领军人才,要做到“有德,有才,有为”,即坚持诚信公正、开放进取,锻造中国会计精神,要具有丰富的学识、高超的专业水平和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并有所作为,多出成果,多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