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以金融界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会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一个放大的作用,而并非金融危机的根源。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的失败,过度的短期化行为以及金融机构内部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问责制缺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公允价值不仅是计量金融工具的唯一可行方法,更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应完善基于金融稳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发挥会计的风险揭示功能,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金融稳定
自2007年年初以来,美国次级贷款市场问题不断涌现,引起股市剧烈动荡,商业性贷款机构相继破产,提供流动性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型投资银行业务受到影响,投资次级债的各类基金损失惨重。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美国次级贷款风波不仅没有消减,反而呈现出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更波及到会计领域。
一、公允价值计量加剧金融危机的作用机理
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会计准则是否将流动性危机转变成了偿还能力危机,无形中使得信贷危机更加恶化?这些问题不由得令人深思。传统理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交易价格的记录与计量系统,它本身并没有交易的定价权,但如果把会计信息放在金融市场的框架下来理解,会计信息便成为许多金融产品的定价依据,而会计信息一旦影响到交易定价,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就演变成为一个漂浮在证券市场定价中的 “幽灵”。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一些损失惨重的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发起了猛烈抨击。银行界迫切要求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改回按历史成本计价的方式,认为从金融稳定性角度出发,无论是过度金融创新的高杠杆率,还是金融高管不合理的高薪高福利,都是跟按市值计价的公允价值挂钩的结果,对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提出诸多批评。
1、公允价值计量引起银行收益和资本波动性增加
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反映了银行的特有状况,而且还反映了一般的市场状况。比如对于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而言,合同现金流量是固定的,这些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化对估价银行权益而言是不相关的,这种变化不应成为银行权益的一部分。基于公允价值的银行收益会比在历史成本下的收益更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动性的增加可能成为向资本市场传递银行增量风险的信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由此产生的收益变动计人当期损益, 会导致银行收益波动, 不利于稳定经营, 有损其财务形象, 加大经营风险。而且,减计资产直接会影响到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的运转,如带来信用等级下降、借贷成本抬升、担保金不够充足等诸多问题。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波动性并不能反映银行经营的内在经济波动性,所以会导致资本分配的无效率,并且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而提高了银行的资本成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家们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放大了企业盈亏波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会计能在某种程度上锁定或至少是减轻了证券市场波动与公司会计收益波动之间的关联,公允价值计量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关键因素,提出失灵的市场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
2、公允价值计量削弱了银行平滑经济冲击的功能
公允价值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动,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银行的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们对其经营业绩的信心的基础上,这就要求银行的业绩应当相对稳定, 不要大起大落。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地对金融资产进行重新计价,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大幅缩水,在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扭曲了投资者心理,加大其恐慌性抛售资产力度,这种非理性行为扩大了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下降的范围和幅度,从而出现更大规模的资产减计(见下图)。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延缓了经济的复苏,对加重金融危机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时,公允价值是金融泡沫的发生器;在经济衰退时,公允价值又是金融风险的助推器,公允价值计量助长了银行信贷的内在周期性,造成了累积性的顺周期效应。
图:公允价值计量的反馈效应理论
3、公允价值计量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严重削弱银行作为长期信贷提供者的地位,促使银行放弃其传统角色。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作为长期资金的提供者,这就要求对收益的计量不能只看资产一时的价格波动,还要看其长期的获利能力。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能长期获取利差的投资组合,并形成自己的顾客群。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银行会注重信贷质量的长期决策,培育与顾客的长期关系。而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资产和负债在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因此导致的收益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没有反映出银行在长期资金提供上可能带来的收益,银行会面临套期或证券化的刺激,或者把风险转移给客户,以与负债的构成相匹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银行的放款决策将不再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或出于对客户关系的考虑来做出,更多考虑的则是短期因素对银行利润的影响。由于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反映在当期损益上,银行在其信贷决策中会采取更为短视的,追求短期目标的政策,以规避利率短期波动的风险,从而使银行更注重短期结果,而牺牲长期的客户关系和投资需求。由于长期内不确定因素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长期贷款显然是不明智的,银行将会减少自己的长期贷款,因此这将有损银行作为长期资金提供者职能的发挥,加剧了信贷萎缩。
4、公允价值计量不能真实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
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市场能够动态而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然而,当市场情况演变成一场看不见尽头的危机时,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且没有意图贱价出售,而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因为只要有一家金融机构因为财务问题折价出售了某类流动性不佳的资产,市场上的所有机构,就都可能必须按这一低价调整所持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引发连锁效应和恶性循环。此外,此次危机中,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已经失灵,一些种类的资产已不具备流动性,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导致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近乎不可能,大量持有这类证券的机构取得盯住市场的价格出现困难,按照第二或第三层次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导致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近乎不可能。经验证据表明,当客观的市场交易价格并不存在时,其估计的公允价值信息缺乏价值相关性。
二、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理性透视
金融危机原则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采取的双向和功利的态度。美国次贷危机从单一的信贷市场风波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有三方面不可动摇的因素:一是信用风险爆发动摇了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二是金融创新的速度和复杂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三是金融监管和风险化解手段不足使得风险连续出现。由于对金融混业经营和复合式金融衍生品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监管,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对现代风险管理发展的乐观认识,让人们忽略了风险管理本质上的挑战性和风险管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监管反应的迟钝和滞后。次贷危机是现代风险管理发展的危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是造成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从2005年到2007年,美国次级贷款发放过度,大量次贷被打包成结构复杂的资产支持证券。而投资者并不了解这些资产抵押证券的风险特征,过于依赖信用评级公司评级。当房价下跌,次贷违约增加,以次贷作支撑的高评级的证券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对信用评级丧失信心,从资产抵押证券市场撤出资金,从而给银行和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压力,加上各种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蜂拥而至,不断强化危机发生的基础,最终引发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最近发布信贷危机分析公告,认为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的失败,过度的短期化行为以及金融机构内部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问责制缺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此外,ACCA还提出金融产品过于复杂、管理层对相关风险缺乏了解,包括某些资产支持类证券目前并不存在真正的市场;过度信赖债务、过分相信持续低成本的资本环境假设;证券发行规模和金融机构的关联度,尤其是零售银行业和投资银行业之间的关联度;人性的弱点,也许最重要的正是人性的贪婪;管理监督乏力;缺乏非执行董事的有力挑战等次要因素进一步促成了此次信贷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一个放大的作用,而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在美国金融这头骆驼轰然倒地之后的分析和指责中,压垮骆驼的因素很多,但人们总倾向于指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这正是此次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争议的起因。流动性危机的起因是衍生金融工具和它的交易本身,而不是公允价值,即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反而恰恰说明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当务之急,需要坚持公允价值会计,并且不断地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公允价值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公众质疑的焦点并非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本身,而在于产生公允价值的过程,尤其在不活跃或无秩序的市场上如何认定公允价值。当经济忽冷忽热时,公允价值可能偏离被衡量对象的合理价值,此时我们应重新检视公允价值,使其更好地体现在特殊情况下的资产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危机更快地暴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到真相。当然,由于人们的悲观预期,金融危机中很多资产的健康程度可能会远远高于其账面价值。此时修改公允价值计量有一定积极意义,防止因人们的非理性而破坏市场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公允价值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估值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学理性问题,而是一个经济信心指数问题,甚至是一个政治问题。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稳定的积极意义及其存在的技术缺陷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稳定的积极意义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如何监控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虽是金融界的职责所在,却也令财会界深思。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会计信息的审慎性、可靠性极为重视。面对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会计行业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驱散阴暗面和带来光明面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当在服务全球资本市场实现健康平稳运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王军,2008)。面对金融危机,会计行业力图从会计角度应对金融危机的恶化和蔓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允价值不仅是计量金融工具的唯一可行方法,更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尤其是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这样的环境中。
1、公允价值计量扩大了市场约束的范围
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以历史成本作为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相比,基于预期现金流的公允价值具有前瞻性,不仅能及时揭示资产质量恶化情况,而且风险暴露的及时性也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及时应对风险的能力,基于公允价值的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允价值旨在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对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行计量,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把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对风险揭示更全面,增加了市场约束和透明度,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银行危机,从而减少金融不稳定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学术界认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储蓄与贷款机构危机正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热衷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契机(黄世忠,2007)。目前恢复市场信心的最好方法是将金融机构亏损的情况用公允价值准确地反映出来,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企业到底亏损了多少,这样才能遏制恐慌,而不是像有些银行家提出的那样废除公允价值。若没有公允价值则会导致投资者和法规制定者对信心和流动性的决策失误。公允价值只是一个计量层面的问题。会计只对发生的情况进行记录,公允价值本身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它只是跟随市场,而并非领导市场。只有揭示真相,市场才能逐步恢复信心。
2、公允价值计量消除了银行利得交易行为的动机
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的变动仅在它们实际实现时确认。这样,银行可能仅仅为了增加会计利润而进行某项交易。一种普遍的会计滥用行为就是利得交易行为,利得交易行为是指通过出售投资类账户中已升值的资产从而有选择性地实现投资利得,该行为虚增了银行的现行收益和银行资本的账面价值。例如,通过销售有大量潜在剩余价值的资产(秘密准备)来掩盖核心业务活动的不良业绩。公允价值计量有效地消除了提前确认利得(cherry-picking)的动机(罗胜强,2006)。银行利用金融工具创新可以实现信息转换功能,用流动性准备金支持无法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工具的发展,提高流动性不足资产的市场化程度,以及风险的跨期分布,同时还可通过证券化及其他风险转换机制控制公允价值会计对盈利和损失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加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技术缺陷
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会计信息旨在为促进银行体系稳健、良性运作发挥基础性作用,直接影响到了对信用风险评估和信息披露的范围和真实程度,以及对经济实质的揭示深度。当然,在流动性非常差的市场或在极度乐观或者悲观的形势下,市场效率问题会对会计估值产生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计量会得出与长期基本面和所考虑风险不相符的估值。迄今为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发布的SFAS157是世界上唯一单一、连贯、内在一致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但其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仍存在下面一些技术方面的缺陷。
1、公允价值定义包含了有效交易市场假设
SFAS157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葛家澍,2007)。所谓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之前,此类资产或负债已在市场展开一段时间交易,并证明已展开的交易活动是正常遵循惯例的,而且是自愿即非强迫的(如不是强制性清算或不是抵押品因债务偿还被强迫拍卖)。该定义假设所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存在着一个习以为常的交易市场。但次贷危机表明,这一假设并非永远成立。如因投资者过度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抵押债务证券的市场交易已名存实亡。
2、缺乏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判断指引
SFAS157没有考虑流动性缺失的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问题。次贷危机中,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已经失灵,一些种类的资产已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如花旗(Citigroup)、瑞银(UBS)等投行之前发售的标售利率型证券(auction-rate securities,下称ARS),ARS市场在2008年2月之前的总市值约为3300亿美元,而2月至今这个市场已根本不具备流动性。更为严重的是,当市场剧变和信贷萎缩导致次债相关产品从第一或第二层次掉落至第三层次时,FAS157未能及时提供技术指引,导致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对于需要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估值的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而言,由于要求管理层对市场情况做出大量假设、估计和判断,按模型估算出的结果,其可靠性令人生疑。公允价值估计价格出现偏差,会损害会计的如实反映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会计界招致金融界指责时底气不足的主要原因。
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重新审视
1、坚持公允价值计量方向
会计准则经历了历史成本、成本与市价孰低、公允价值计量几个阶段,是历史的进步,无法倒退。任何形式的调整最终将导致市场的完整性和开放性下降。当前我们既不能匆忙地对公允价值予以否定,但也不宜不恰当地扩大其使用范围。根据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CFA)收回的调查问卷反映,近8成的分析师认为公允价值是必须坚持的。金融稳定论坛也肯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近日宣布了对公允价值准则的意见,在其公布的公允价值指导性原则文件中,运用以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解释了非流动性市场上的金融工具,重申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所有原则和IASB公允价值的计量原则,该文件既说明了IASB的坚定立场,也说明了财会界在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上的努力和进步。通过放松会计计量的规则而“创造”利益是一种幻觉,只能延迟问题的解决。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最具透明性的方法,改变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会剥夺投资者在最需要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当前市场情况和远期分析的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对全球市场经受当前的混乱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经济紊乱至关重要。对会计计量方法横加指责的方式无益于重建投资者信心。在风险面前,以消极的“鸵鸟心态”漠视价值变动比正视价值变动更加危险,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广泛应用,投资者才能准确评估和计量风险。
2、建立非活跃市场下的公允价值判断指引
SFAS157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应以市场为导向,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按公开报价计量的公允价值、按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按不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而第二和第三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美国SEC在
从宏观层面上讲,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机遇,而且尚存在众多威胁金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综观公允价值发展历史,再看一看金融危机到来后,公允价值在国际上面临的尴尬地位,不得不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所警示。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当前,我们应跟踪IA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动态,积极参与IASB的相关讨论,增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协调的空间,开展实质性的双向趋同,可考虑建立亚洲-大洋洲国家或地区会计合作与交流,形成亚大地区、欧盟、美国三方机制,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持续改进,制定一个内在逻辑更严密、操作指引更明确、验证手段更简便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为我国将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国际趋同作好铺垫。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各种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采用SWOT分析法,使公允价值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相适应,科学地推进公允价值计量,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就能够使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从而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得到有效地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军.2008.联合国第25届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会议发言.中国会计报,
[2]黄世忠.2007.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理论读本),7:4-8
[3]罗胜强.2006.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会计研究,12:8-13
[4]葛家澍.2007.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会计研究,11:3-8
Considerations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riginated from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LI Jie-Hui
(School of Business,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deteriorating,the opponents state tha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has the adverse effect on financial stability .Actually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not the source of financial crisis . Fundamental reason of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s the fail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absence of blame system on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agency. Fair value application i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method to measure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but also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We should perfec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o alleviate financial crisis.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 Fair value Financial stability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08SJD6300043。
作者简介:李洁慧(1972—),女,江苏大丰人,苏州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会计理论和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