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对提升会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质量的思考
发布时间:Dec 14, 2009     浏览次数:451282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1]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116025

 

【摘要】多媒体课件在高校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课件的设计和应用质量却长期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有的课件甚至还难以令使用课件的教师以及学生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件的设计质量尚未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课件设计和应用质量激励机制缺乏。在本文中,笔者揭示了会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对高质量的会计教学课件的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课件  创新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  优势互补理念  激励机制

 

会计课程教学课件的研究与开发是为会计教学手段改革、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支持的重要环节。从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的范围看,可分为校内课堂教学使用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使用两类,本文的探讨侧重于前一个方面。多媒体课件是会计教师授课的一种必要辅助手段,又是直接用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有效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讲,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尽管会计教学应用课件授课的实践已有多年,但就现实状况看,多数课件的设计还停留在一般化水平,难以令使用课件的教师和学生达到满意程度。怎样提高课件的应用质量更极少有人问津。为此,在本文中笔者专门就提升会计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应用质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索,力求对课件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有所裨益。同时也对高质量课件的标准,以及强化会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机制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

   

一、提升会计课件设计与应用质量的紧迫性

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会计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与过去高校中数量有限的少量多媒体教室常常遭遇被闲置的冷漠的情况形成鲜明相比,在近年来高校对现代教学资源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成倍、成几倍的扩充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却仍因排不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而倍感遗憾。这种现象表明,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授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接受态度看,却呈现出越来越冷漠的趋势。从近几个学期我院教学检查座谈会上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褒贬不一,对质量好的课件,学生赞誉者有之,对不满意的课件,批评者也有之,且批评多于赞誉,即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授课持一种不够喜欢的态度。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课件的设计质量亟待提高

目前,在高校中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课件设计的教师并不在少数,他们利用各自所掌握的设计技术,为所讲授的课程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课件。也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缺乏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但也在采用其他人设计的课件授课。在所使用的课件中不乏受学生欢迎的精品,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课件的设计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从作者所接触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会计理论》等会计课程的课件看,设计水平上的一般化主要表现有:

1.教材内容翻版。这是一种大家已经司空见惯的课件。在这样的课件中所能看到的内容只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授课教师应书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如章、节、目的标题等,或者是教材大段名词、概念的文字“移植”。这些内容都属于对教材内容的直接照抄照搬,学生听课时在课件中所看到的是在教材中也能见到的内容,引不起多大的兴趣,甚至会对授课教师产生上课只会“照本宣科”的印象。在有的课件中,甚至连照抄照搬也做不到,比如在课件中连教材上已有的图表和公式也不设计,而是用文字标明“见教材××页”。在这样的课件中,文字充斥画面,形式呆板僵化,至多解决了教师上课不再需要板书,不再减少吃粉笔灰的问题,其效果与传统授课方式差别不大,不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当然也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更难以受到其他使用这些课件授课老师的欢迎。这种现象也说明有些课件的设计者缺乏一定的课件设计理念。

2.描述内容欠缺。课件的描述内容是指一部课件对某一门课程整体内容的表述。会计课程即使是专业会计课程,其内容都是由相关理论和有关的技术方法所构成的。有人认为,多媒体课件适用于对会计方法的描述,对会计的相关理论问题则难以进行形象直观的表达。因而在这类课件中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对描述会计方法内容的部分,课件的设计比较活泼、吸引力也比较强,但在描述会计理论内容的部分则显得束手无策,例如,对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理论方面的内容,以及会计的其他概念等只是用文字来表达,缺少相应的描述方式,造成课件对一门课程整体内容表达上的欠缺。这种情况也应属于课件设计水平一般化。因为会计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会计方法,更要将指导这些方法建立的理论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果在课件设计环节达不到这样的目的,应当是课件设计上的一种缺憾。

3.表现形式滥用。在设计的各类教学课件中,一般总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描述相应的教材内容。其中描述方式是形式,被描述的内容是实质。形式应服从实质,并应恰如其分地表现实质。比如,在会计教学课件中,恰当利用凭证、账页和表格等直观形式,就能够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述教材上的有关内容。但在有的课件中,这些应当利用的形式并没有得以很好的利用,往往是把教材上已有的上述载体手工绘制或扫描绘制出来,几乎与在教材上看到的证、账、表无异,作用不是很大。也有的设计者试图在有课件中利用具有一定烘托气氛的背景或装饰增强吸引力,例如,用鲜花绿草、自然美景、个人喜爱的宠物等填充画面的空余部分,力图增强课件设计效果,但因与所表述的内容无关,往往于事无补,甚至会由于背景、装饰的选择等只满足了设计者本身的“偏好”而使学生难以接受。另外,有些背景或装饰可能还会因更加“鲜活”、“生动”而“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在有的课件中,设计者喜欢做成固定的模板,每一幅画面上都少不了设计者的姓名、单位和Email和一成不变的背景等,虽然课件的内容每一幅画面都在变,但总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使人缺乏对课件的新鲜感,难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4.设计技术落后。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多采用PPT技术手段设计,但不少设计者仍然停留在使用PPT技术手段的初级阶段。即能够利用PPT技术进行课件内容方面的设计,但设计出来的画面往往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将课件由静态显示转化到动态显示,不是表现方式的简单变化,而是课件设计质量的一种提升,并且会促使教师实现课件设计理念的转变。但从目前设计的会计课件来看,为数众多的课件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有些课件虽然从静态显示向动态动态做了一定的努力,但动的仍然不够到位,还需要下功夫做进一步的改进。

5.画面设计凌乱。有的课件,特别是那些为了应付差事(如应教材出版社的要求)而设计的课件,大多属于教材内容的“翻版”课件,在这类课件中,往往是大段电子文稿的粘贴(也许是委托学生代劳),文字排版也欠规范处理,文字排版七出八进,公式、表格四分五裂;在有的课件中为了装下更多文字,不惜以缩小字号为代价,让人几乎难以辨认,更难以抓住重点。在设计得比较好的课件中,除存在上面的问题外,还存在模型设计中使用线条、颜色(彩色)不适宜等问题,如使用的线条单一,线条指向不到位,使用颜色过深,几乎到了刺眼的程度,让人看上去极不舒服,这些看上去似乎是枝节的问题,同样会影响课件的设计质量,影响课件效果的发挥。

(二)课件的应用质量有待提升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延续,课件的设计固然是课件应用的必要前提,但即使是将比较成熟的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仍需要注意讲究应用方法。据笔者观察,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方面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

1.对课件的应用刻板机械。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那些非自行设计而是采用他人设计的现成课件容易出现的现象。笔者就曾看到有的老师在得到别人设计的课件以后,高兴得手舞足蹈,激动地喊出“这下可好了,不用我自己备课了”。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且不说授课对象、授课时数的不同要求可能需要对课件内容做一定的调整,就是对课件加以了解也需要下一定工夫。作为一部好的课件总是蕴含了设计者的特有设计理念,体现设计者的独特设计风格,运用特定的设计技术,在内容的表现形式等方面也有设计者的独到之处,课件的使用者在使用课件前对这些都需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但有些老师在使用课件前往往对这些并未准确把握,认为有了课件就万事大吉,在授课中习惯于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设计好的课件,按照设计好的画面进行课件的机械播映,不能灵活机动、有所发挥、有所创造地使用课件,这也会使课件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有一位老师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开学之初,他与其他老师一样使用同一套课件给学生上课,但第一周结束后就不再用课件上课了,原因是学生反映老师用课件讲课播放太快,不好记笔记,而在其他老师身上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说明,即使再好的课件,在使用中也要讲究使用方法,如果缺乏对课件的了解,使用方法不当也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名第一次使用同一课件上课的老师,课前他很注意对课件的了解,不仅将课件应用的很好,而且在使用后还给设计者提出了很中肯的修改建议。其实,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质量较好的课件能够直观易懂的描述课程内容,但并不能做到把所有的内容都在课件中体现出来,仍需要教师有所发挥地进行授课,而不是机械刻板地使用课件。这也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课件时应为教师课堂讲授留有空间,给学生思考、记笔记等留有时间。

2.对课件应用存在为难情绪。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同,对课件设计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课件的使用效果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有些教师虽然具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积极性和兴趣,但由于缺乏对课件设计思路的理解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把握,用起课件来总是感觉不大得心应手,特别是对那些在一幅画面上能够多次动态显示相应内容的课件,感觉用起来难度更大。有这么一位教师,他所讲授的某一门课程的课件在设计者用静态PPT技术设计时感觉很好用,因为在这种设计技术下,一幅幻灯片上的内容可以一次性整体推出,需要讲的内容一目了然。而在课件采用了PPT动画效果重新设计后,这位老师却感到使用上不大顺手了,他宁可使用“老版”课件,而不使用“新版”课件。因为在PPT动态设计技术下,一幅幻灯片上的内容可以可以分若干次显示,当一部分内容显示出来以后,下一部分内容仍然隐藏在幻灯片中。如果使用者把握不准就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感到心里没底。当然,也有个别老师对设计课件的技术方法确实知之甚少,虽然也在使用课件,但对课件中需要改动的内容不清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修改,对需要补充的内容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添加,也会觉得使用起课件来不大得心应手,由此产生了课件使用上的为难情绪。也有个别教师认为,课程讲了多年,不用备课也可以登台讲课,用课件上课还得多出熟悉课件的环节,浪费时间,因而对课件的使用持一种排斥态度,实际上也是畏难情绪在作怪。无论是由于设计技术上较为先进,还是由于缺乏对相应技术方法的掌握等所带来的畏难情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件的使用效果,甚至使课件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3.对课件的应用缺乏激励机制。与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相比,校内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仍有较大差距。除人力、资金等投入不足外,主要是缺乏激励机制。

一是缺乏课件使用上的激励机制。好多学校虽然向任课教师提出了必须采用多媒体手段上课的要求,但课件做与不做,做多做少,质量是高是低,全由任课教师本人的学识和技术功底以及爱好程度所决定。利用课件授课的效果如何?利用课件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否应与其他不用课件授课的教师有所区别?都属于应在提出要求后应加强考核的内容,但在这一环节上学校并未予以重视。结果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那些精心设计课件的老师和利用课件授课效果比较好的老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有的学校虽然也搞一些课件设计的培训,但参与者普遍热情不高,与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不无关系。

二是缺乏成果评价上的激励机制。目前的课件设计确实存在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使用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其中确有质量较好的上乘作品,应当给于鼓励和肯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即使是质量比较好的课件也难以受到重视和肯定,学校往往以课件的评选标准不好把握,缺少专门的课件评选专家等为由而放弃对课件的评选和奖励。而有些课件却在校外的某些权威机构的评选中获得了褒奖,形成了“强里开花墙外红”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另外,有些已经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甚至已经由正规出版社公开出版的课件,在学校的科研成果中也难以获得认可,理由是课件属于教学内容的载体,在科研成果中没有这样的成果系列,没有办法作为科研成果进行统计。有个别学校的领导甚至硬性规定:采用PPT技术设计的课件不得参加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的评选。以上这些做法,对真正潜心于课件设计的教师是一种无情的打击。

(三)对课件设计和应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1.对课件设计和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学科建设规划、课程结构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大议题相比,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似乎是摆不上日程的小事,因而也鲜见学校的各级领导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这个方面的建设。往往是提出要求较多,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

2.对课件设计和应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重科研轻教学导向的影响,高校中对教学成果向来不予重视对于什么是教学成果、这样对教学成果予以鼓励,学校本身并无相应激励机制,往往是上级有关部门评选时才组织力量进行总结,但在校外获奖后,学校却无任何表示。与科研成果的受重视程度形成极大的反差。例如,在各高校中大都制定了对科研成果的相应鼓励办法,而少有对优秀教学成果的鼓励办法;公开发表的论文,无论篇幅大小、价值如何,学校都会给于相应的鼓励,如计入科研工作量、支付科研成果奖金,甚至是重金奖赏,有些项目还有学校的配套资金。而对教学成果怎么予以激励,却缺少或根本没有相应的制度性激励措施。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多以发放证书等精神鼓励为主,很少有发放奖金等物质鼓励。对于获得教学成果奖的课件是否属于科研成果,目前也尚无定论。应用于校内课堂教学的课件不说,即使是已经公开出版发行的教学课件(独立出版,而不是附于教材之中的哪种课件)、获得省级等奖励的课件也难入科研成果之列。

 

二、对高质量会计教学课件标准的思考

什么样的会计教学课件才属于高质量的课件,固然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何况所谓质量的高低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笔者认为,对课件的质量可从如下几个大的方面加以判定。

(一)应具有清新的课件设计理念

课件的设计应以清新的理念来支配,缺乏设计理念的课件谈不上是高质量的课件。所谓清新的理念也可理解为是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以下几个理念在课件的设计中显得特别重要:

1.教材内容再造的理念。课件的内容又与教材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使用课件的教师,还是面对课件学习的学生,大都喜欢与所教或所学教材内容一致的课件。但课件又不同于教材,作为教材内容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既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又需要采用与教材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对教材中枯燥的文字描述,可以通过在课件中设计直观形象的模型,或补充必要的实例加以描述,变抽象于直观,化复杂于简单;对教材上已有的证、账、表等(与实物往往差别较大)可以在课件中以实物展示等,做到教材上没有的课件中有,教材中有的课件中更真实、更生动、更吸引人。这就需要课件的设计者具有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再造的能力,才有可能避免对教材内容的照抄照搬。

2.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为自己授课设计的课件,还是为一个群体授课而设计的课件,都应具有这种理念,对于后者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设计课件的目的是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对课件的设计者来说,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就应当考虑到课件的应用问题。一是要考虑到使用课件的老师,最起码应做到所设计的课件要方便适用,易于为使用者所了解,在技术上便于操作。二是当然也更重要的是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比如,对学生初次接触的《基础会计》、《会计学》等课程,应考虑到学生对会计还很陌生,在学习上还有着一定的难度等特点,所设计的课件应尽量浅显易懂;考虑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合理安排课件的播放节奏;考虑教室规模大小,让坐在教室任何位置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屏幕上的内容,加大文字的字号,加粗文字的字体,调整模型的颜色深浅度等。这样做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人文关怀。

3.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的理念。勿须讳言,现代教学手段与“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但也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就学生而言,他们似乎更习惯于老师编讲边写,他们边听边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而在现代教学手段下,板书基本上不见了,所有的内容都展示在屏幕上,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对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怎样缩短这个适应过程?除了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做笔记的基本要求外(如教材上有的没必要记,只记教材上没有而课件中有的并且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复杂的模型除外),在课件的设计上尽量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对文字或数字可利用设计技术做成逐行或逐字显示的方式,这相当于传统的板书,方便学生记录相关的内容,满足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心理习惯,自然也就乐于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了。当然,这只是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美结合的简单做法。在课件中可以将文字的逐步显示与相应模型的演示结合进行,更为直观易懂,这才是现代教学手段的更大优势所在,这种优势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

(二)应具有创新的课件设计构思

一部课件的设计应基于设计者对教材内容整体上的良好把握,紧密围绕课程内容体系进行课件设计上的总体构思,形成前后逻辑一致、理念贯穿始终、风格新颖独特的课件体系。

1.应具有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创新性模型。为使课件更为形象直观,在课件中设计必要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一般将教材上的证、账、表等称为借鉴模型,而将根据设计者本人的构思新设立的图形或图表等称为自创模型。借鉴模型在课件的设计中使用起来比较容易,自创模型的设计则相对较大,但却是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设计这样的模型,不仅需要设计者熟练掌握设计技术和一定的设计技巧,而且需要具有对所设计课件课程内容的全面把握能力及相应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与借鉴模型的设计相比,自创模型的设计难度较大,需要设计者付出更多的辛劳。但自创作模型也往往会以其形式上的新颖性而令人耳目一新,以其内容上的丰富性而给学生以更深刻的启迪。比如,笔者在所设计的《基础会计》和《会计学》课件中采用魔方形式设计了六大会计要素的模型,就是目前所有的会计课件中所没有的。这些模型不仅可以应用于对会计要素内容本身的描述,还可应用于对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等式和会计报表等内容的描述,构成了贯穿于整部课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模型的有效利用,可以为设计的课件增添光彩,也可以使纸介教材的内容以其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的新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定的意义来讲,模型的利用应当是课件区别于文字教材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课件设计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受学生欢迎的往往是那些图文并茂,并能够将图文有机结合的课件,因为某些文字内容正是通过模型的直观形象而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的。一般而言,具有独创性的设计模型,且在运用上恰到好处的课件应当是质量比较好的课件。

2.应具有对教材内容描述的完整性及凝练性。所谓完整性就是课件的设计应围绕教材的全部内容进行,不能只对其中容易用描述部分的内容进行课件设计,对于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名词、概念等更应做为课件设计的难点进行攻关,直到做到能将这些内容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在课件中表现出来为止。只反映部分教材内容的课件应属于残缺不全的课件,也是属于没有突出设计重点的课件。所谓凝练性是指对教材的内容经过提炼和加工,在课件中以简练且直观的形式予以描述。例如对教材中关于会计账户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大量文字说明,可利用T型账户的形式在课件中加以形象说明;对会计报表的列报方法要求,可以在课件中的设计的图表上采用在列报项目旁加注释的方式描述等,都可以将教材上内容高度加以凝练,收到缩千言于一图之功。对教材内容描述的完整性及凝练性的课件应当属于质量比较好的课件。

3.应具有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性和完善性。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课件吸纳新知识的功能应大大强于教材,因为教材内容的更新毕竟要受到修订、再版等时间因素的制约,往往落后于会计发展的现实。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又渴望了解和得到最新知识,教师也有责任把最新的知识信息传达给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件设计这一方便条件,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对教材内容的完善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内容本身的扩展。例如对教材中的某些疏漏之处,可以通过课件设计加以更正,对教材上没有但又确实应当扩充的内容加以补充等,是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非常容易就能够办得到的。不仅能够全面反映教材的内容,而且对教材内容具有补充性和完善性功能的课件当属于质量比较好的课件。

4.具有较高超的技术性和艺术性。高超的技术性也是相对而言的,目前,可用于课件设计的软件很多,高校教师设计课件通常采用的是PPT技术。但即使是把这种看起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技术应用好也并非易事,简单的文稿式PPT文件一般教师都会做,但对其动画效果、音效效果等较为复杂的表现手法等,却不是每一个课件设计者所能会用,或能够有的好的。但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只有采用了这些比较先进的表现形式,所设计的课件质量才会显得高人一筹。另外,应讲究课件设计上的艺术性。好的课件既应是知识内容的载体,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又应成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例如,尽可能将课件设计成彩色画面,使用彩色模型、线条,有目的地使用彩色文字(如强调重点问题或提示应注意的问题等),满足人们的鉴赏心理需求,从感观上增强对课件的认同感。另外,在画面的整体布置、文字的规范使用,以及图文的恰当搭配等方面,也应力求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体现出课件设计上的规范化。

5.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课件的实际应用效果应是评判课件设计质量高低的最主要标准。最有发言权的“裁判员”应是使用课件的教师和面对课件听课的学生。一般而言,教师个人设计个人使用的课件有比较固定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如果所设计的课件能够得到听课学生的认可,能够为他们所接受,就应属于设计得比较成功的课件;而有些课件在设计者完成后不仅自己授课使用,同时也提供给本校或外校的同行使用,说明这样的课件不仅能够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同,对其设计质量就应当给于充分肯定;而有些已经公开出版和获奖的课件,说明其设计质量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使用范围甚至会波及到数省高校或全国为数众多的高校。可以这样认为,使用范围越广的课件,社会的认可度越高,其设计质量也越好。

 

三、对提升会计教学课件设计及应用质量的深度思考

对提升会计教学课件设计及应用质量问题进行探讨,仅仅停留在课件设计和应用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理念的问题,还是设计技术的问题,在高校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要切实提升会计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应用质量,还有许多制度性建设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好。从会计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角度,关键是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应对其给于应有的重视,,并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将其落到实处。

1.首要的还是解决对课件设计和应用的认识问题,或理念上的转变问题。笔者认为,课件的设计与应用并非小事,它与学科建设规划、课程结构设置和精品课程建设等大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对上述哪一个方面而言,课件的设计与应用都应是题中应有之意。拿精品课程建设来说,其中一条标准就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达标,这一标准中就包括多媒体课件(包括网上PPT课件和视频课件等)的设计与应用。有的学校大概就是由于这一点欠缺或没有做到位而影响精品课程的申报和评选。另外,据笔者了解,即使是已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在课件设计和应用的质量方面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满足现状就是一种落后。再比如,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课件的设计与应用更是直接相关。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会计课程讲授,不是简单的形式变换、授课时间节省,更有扩展教材知识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等优势。此外,还有一点没有被更多的人所注意到,即课件的设计与应用过程也是督促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教师设计课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课前的备课过程,课备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讲,通过其设计的课件可见一斑。因为课件的内容就是最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必然要应用于课堂教学,更具有可实施性。而写在书面上的教学方案能否达到真正实施是难以采取具体的方法进行检查的。就这个方面而言,检查教师的备课质量乃至其教学质量,通过其课件的设计质量即可做出大致的评判。

2.做出会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的建设规划。根据会计学科课程的设置,对目前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将实际应用课件上课的整体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例如,课件的来源是属于购买课件、自行开发课件,还是使用他人设计课件;课件的质量如何,例如,仅仅是在一个授课班级使用,还是在本专业同一门课程的所有授课班级使用,或在其他院校也有采用等;利用课件上课的教师年龄结构,例如属于中青年教师,还是年龄大一些的老教师等。通过统计对使用课件的来源方式、课件质量及课件使用者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应对课件设计和应用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确认在所开设的课程中,哪些课程在课件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做的较好,在哪些课程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对在课件设计和应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较多的课程应作为改进和提高的重点来抓,做出尽快完善和提高的规划,包括人员组织、质量要求和完成的时间进度等。也可采用“以先进带后进”的办法,让那些经验比较成熟的课件设计和应用者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提高课件设计和应用水平。我们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从上个学期以来实施了进一步提高会计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方案,其中,将多媒体课件规范化、标准化设计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以已评上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为重点建设对象,分别组成课程建设小组,以目前来看已经比较成熟的《基础会计》课程课件为范本,全面进行会计教学课件改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进而可以起到进一步促进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作用。

3.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践证明,课件设计的最佳人选是教师,而不是技术人员。有的部门和个别教师不惜花重金聘请技术人员(或学生)为其进行教学课件设计,这种做法是不大可取的。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不具备的,所设计的课件往往是形式重于实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有余,而表述内容的实质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件设计质量。而从以上方面看,任课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理应成为教学课件设计的最佳人选。目前来看,无论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迫于执行规定要求,教师进行课件设计者并不在少数。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保护这些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应建立起切实可行、实效明显的激励机制。包括:(1)利用符合质量要求的课件授课教师工作量计算的鼓励机制。应区分是自行设计课件,还是使用他人所设计课件等具体情况,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的基础上增加较大比重的工作量(起码超过规定教学时数的10%;对自行设计课件和使用他人设计课件两种情况还应有所区别),真正起到调动教师从事教学课件设计和利用课件教学的积极性。(2)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和奖励机制。学院或学校起码应在每个学年进行一次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和奖励活动,对于那些确实在课件的设计上付出辛勤汗水的教师的劳动成果给于充分肯定和表奖,不仅要给于口头表扬、发放证书等精神鼓励,更要给于奖金等物质鼓励。(3)优秀教学课件的科研成果认定机制。虽然对教学课件是否属于科研成果至今尚无定论,但应进行这方面的积极探讨。逼真认为,从教学课件应用于教学的角度看,将其认定为教学成果是理所当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在教学中使用多年,并且使用效果良好,甚至已经达到公开出版水平的教学课件是设计者经过精心研制才开发出来的,是已经得到出版部门和社会(主要是高校)认可的成果,并在应用中形成了其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多高校的会计教学从中受益),也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出版商),这些都符合科研成果的标准要求。何况,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设计本身就包含了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做为科研成果也应是当之无愧的。

4.建立高质量会计教学课件的交流平台。对确实具有一定设计水平的会计教学课件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应创造条件建立其院际(会计学院)、区际(如东北暨内蒙古地区高校会计教师联合会)、校际(开设会计课程的高等院校)乃至全国范围的会计教学课件的交流平台,通过会议交流、网上交流等有效形式,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大范围的、及时的共享,将会计课件设计成果尽快转化为会计课程教学的“生产力”,使其社会效益得以及时有效的发挥。

总之,会计教学课件设计质量的提升和使用效果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言其“最好”,而只能说是“更好”。但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教学课件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决定了会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效果的提升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话题。  



[1]张捷,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内《基础会计》、《会计学》、《会计理论研究》等课程主讲教师,兼任东北财经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会计》课程主讲教师。在近10余年来,潜心于会计课程教学用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先后比较成功地设计了《基础会计》、《会计学》、《会计理论》和《会计理论研究》(研究生教学用)等教学用课件。《基础会计》课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数十所院校的校内课堂教学及现代远程教育。其中,《基础会计》课件以及用于远程教育的《基础会计》课件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用《基础会计》、《会计学》课件分别于200810月、20098月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作者于2004年和2005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发表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势 充实与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等论文。2007年,作者所主讲的《基础会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远程教育系列)。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