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会计研究从应用范围来看,毫无疑问已成为“显学”,但从与现实紧密联系程度来看,其仍具有“隐学”的特征。我们认为,将经过复杂的研究过程获得的结果凝练为可读性的语言,更有助于实证研究服务社会。本期选录的是学术四期同学近期研究的关注域、创新性思维及主要结论等,供相关人士参考。如对某篇论文感兴趣,可直接联系作者获得全文。
“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在宏观上扭曲经济运行、扰乱价格信号、使得资源无法达到最优配置,本文从企业建立联盟的角度分析了市场分割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分割越严重的地区,企业联盟的动机越强,联盟合作的次数也越多。我们还进一步发现,市场分割对企业联盟动机的影响在不同腐败程度地区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在民企、国企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从微观层面上丰富了政府主导下市场分割与企业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其结论有助于理解我国企业联盟的动机。”
——罗党论(中山大学):《市场分割与企业联盟——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以往文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罚时,涉案公司在处罚公告日附近平均遭受-2%左右的市场负反应。本研究则显示,在公司遭到正式处罚之前,监管机构的立案调查(及相应的公司公告)引发了更大幅度的投资者损失(约-6%左右)。这意味着仅关注监管机构正式处罚的市场反应,将明显低估上市公司违反法规行为导致的投资者财富损失。此外,在考虑了立案调查阶段的市场反应后,也可以发现上市公司违反法规行为引发的行政调查和处罚将比证券交易所的非行政性惩戒伴随着明显更大幅度的投资者损失。”
“一方面,从法律形式上看立案公告日并不具备明确的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认定效力,但另一方面,本文证据显示出立案公告日附近投资者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立法者有必要考虑进一步明确立案公告日在司法规则中的地位,而监管者则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统一针对不同公司的立案调查标准、程序以及公告要求。”
——张俊生(中央财经大学):《上市公司立案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其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其信息披露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以引导上市公司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否为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否降低其股权资本成本,并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交互效应,进一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降低股权资本成本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作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是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积极向外界传递信息,降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机构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信息解读和交易行为,影响投资者的信息风险和投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股权资本成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权资本成本关系研究属于信息披露效率的范畴,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是财务信息的重要补充,具有决策有用性及正的经济后果;对基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思维制定相关战略的管理者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吉利(西南财经大学):《机构投资者关注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权资本成本关系研究》
通过“探讨分析师的预测一致性特征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特征的分析师之间是否存在截面差异,发现一致性较高的分析师预测能够显著降低股价同步性,预测一致性确实捕捉了与准确度不同的盈余预测特征;在控制了预测准确度后,预测一致性降低股价同步性的程度显著大于准确度。这些结果综合说明,预测一致性能够向市场传递出更多的公司层面的特质信息,对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有更重要的作用,因而能够更加有效的衡量分析师的预测表现。此外,预测一致性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受到分析师注意力分散程度的影响,分析师跟踪的公司越多,其预测一致性对股价同步性的降低作用越不显著,说明一致性高的盈余预测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作用受到分析师注意力分配的影响;本文的结果还表明,预测一致性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在明星分析师跟踪企业、国有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更显著。”
“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本文采用分析师预测一致性这一新特征,首次检验了在我国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上,预测误差一致性是否比准确度更显著地提升市场的信息效率,从而为考察我国证券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和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本文在Hilary和Hsu(2013)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挖掘预测一致性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关系是否受到分析师自身能力资本等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投资者辨别分析师提供的信息。第三,现有文献从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力分散假说出发,研究投资者的注意力对于股价的影响。本文首次将这一研究思路引入分析师预测行为,探讨了分析师注意力的分配是否对其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产生影响。由于证券分析师比一般的投资者具有更高的专业分析技能和信息搜集、解读能力,因此,分析师的注意力分配必然对资本市场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股价的变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王艳艳(厦门大学):《分析师预测一致性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减持受到广泛关注。”
“经验数据显示,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而且信息披露越低,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时尤为明显。研究表明,监管机构应该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加大审计力度,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考评体系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夏宁(山东经济学院):《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
“近年来,控制权转移成为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公司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目标公司能否获得收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控制权转移能够给目标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且超额收益与转移是否私有化和实际控制人是否变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控制权转移之后,目标公司财务绩效有所提升。”
——佟岩(北京理工大学):《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研究》
“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和财务专长与真实业绩显著正相关,审计委员会的女性董事和独立性与真实业绩没有显著关系。但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和财务专长对真实业绩的正面影响在国有控股公司显著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和财务专长对真实业绩的正面影响在法制化水平低的公司显著高于法制化水平高的公司。这些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向锐(四川大学):《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真实”业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通过“分析小股东在阻止招商银行发行百亿可转债方案中如何发挥监督作用。我们发现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小股东采取集体行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对他们的利益侵占,从而保护自身的利益。基金联盟的建立加强了小股东的网络密度,增加了显著性(影响力、合法性和紧迫性),降低了招商银行的中心性。这使得对抗双方改变对策,小股东从服从者转变为妥协者,招行从领导者转变为妥协者。在对抗过程中,小股东不仅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且体现小股东的身份,这个身份使他们团结一致,坚持到最后胜利。本文丰富了委托—委托问题和小股东积极主义的文献。”
“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百亿可转债案例是深刻体现大小股东利益冲突(即委托—委托问题)和小股东积极反抗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最有影响和意义深远的案例,是中国小股东积极主义的里程碑。在招行案例中,流通股东第一次提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等影响流通股东重大权益的议案需经过50%以上的流通股股东同意”的要求。而证监会在2004年12月颁布的旨在提高小股东在上市公司重大事项中的话语权和表决权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自招行事件后,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小股东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司决策,保护自身利益。我们以利益相关者网络理论、利益相关者显著性和身份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招行的小股东如何在保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取得了部分胜利,回答了小股东为什么反抗、如何反抗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同时,我们的发现也表明政府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
——袁蓉丽(中国人民大学):《小股东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吗?——基于招行百亿可转债融资案的分析》
“对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其对行业薪酬基准的使用不受2005年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影响;对于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当其高管薪酬低于行业薪酬基准时,高管在行业薪酬基准使用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2005年之后有所增强;而对于竞争行业的民营企业,当其高管薪酬低于行业薪酬基准时,高管在行业薪酬基准使用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2005年之后有所减弱。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增强对于不同类型公司行业薪酬基准使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经理人市场状况与公司治理水平。本文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关于信息披露与高管薪酬之间关系的研究,而且对于我国监管部门增强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江伟(暨南大学):《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影响行业薪酬基准的使用吗》
“无论是控股家族成员还是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或董事长,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均会降低公司管理者的薪酬业绩敏感度;在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和董事长的企业中,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会降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但是,这种效应在控股家族成员担任CEO或董事长的企业中不存在。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还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对高管激励和资本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非市场化定价的关联交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非市场化定价的关联交易会降低高管薪酬激励,从而降低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或董事长的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从高管薪酬激励的视角拓展了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丰富了控股家族成员担任公司CEO或者董事长的相关研究。”
——潘红波(武汉大学):《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管理者薪酬激励与资本配置效率》
“由于融资约束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或多或少会存在着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个问题。过度投资程度和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严重性,而投资不足程度与现金流缺口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反映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导致的过高融资成本。风险投资机构的加入,会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研究风险投资网络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时,本文运用风险投资网络中心度这一指标,网络中心度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所嵌入的网络中的相对位置,用来说明节点企业是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网络的外围,还是网络的边缘位置,表明了节点企业在网络中的身份和地位。企业的网络中心度越高,其将有更多的高质量的联结渠道,能够获得网络中其他企业的各种技术、管理理念和财务支持,从而相对于网络边缘企业获取不对称的资源优势。风险投资机构股东如果在整个上市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网络中处于较为中心的位置,就越容易获得更有关于上市公司治理行为的资源、信息以及知识,就能更加及时和准确地为经理人提供恰当的投资建议,同时,其积累的关于风险投资机构在公司治理领域里的声誉就会越高,也会越珍惜声誉,监督动机也越强,会更有动力、更加严格地监督管理层,减少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蔡宁(厦门大学):《风险投资关系网络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银企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替代机制有助于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市场化进程下的银企关系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发现相比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银企关系的作用更显著,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的研究为银企关系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从新的视角审视了民营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问题,丰富了银行关联的经济后果及企业投资领域的文献,同时对企业及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翟胜宝(安徽财经大学):《银企关系与民营企业投资效率》
“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而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审计意见类型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相对于被审企业的交易实质,受审计和会计规制的约束更为明显。”
——李晓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会考虑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吗?》
“在不确定环境中,审计师风险态度影响审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进而导致审计质量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审计师风险态度的衡量指标,利用2003—2012年证券市场数据,研究发现,随着审计师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会降低,会计稳健性会提升。而且,在诉讼风险较大的环境中,例如被审计单位属于制造业、民营企业、东部地区,或者事务所处于东部、客户集中度高、“非十大”,审计师风险态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更为明显。”
“根据预期效用理论和风险厌恶函数(Pratt,1964;Arrow,1970),单位风险的风险溢价补偿反映了审计师的风险态度,因此,本文利用审计风险与风险溢价两因素来构建审计师风险态度指标。”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此前大量研究认为审计师是风险中性的(例如,Watts and Zimmerman,1979;Simunic,1980;O’Keefe etal.,1994),本文将风险态度变量引入审计师决策或行为环节,从而使审计师决策或行为研究的结论更加接近现实状态。第二,文章首次构造了审计师风险态度的衡量指标,即风险溢价与审计风险的比值。这种衡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规定了审计师收费的参考标准,这为准确度量审计师风险态度指标提供了可能,因为审计收费中的风险溢价可由此确定。第三,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了审计师风险态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由此拓展了当前研究审计师行为及其后果的相关实证文献,也拓展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文献。”
——唐雪松(西南财经大学):《审计师风险态度与会计信息质量》